找到相关内容10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佛经翻译看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

    体系发展。在佛经翻译的初期,其组织形式为私译,译者多为外来僧人,翻译活动也以他们为主。从佛经翻译发展期到隋唐的成熟期,越来越多的佛教徒西行求法,精通梵汉双语的人也越来越多,佛经翻译的组织形式转为官译,译...

    袁朝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5961721.html
  • 佛典语言研究的新收获——评梁,晓虹《佛教与汉语词汇》

    有序,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谋篇上的良苦用心。列于篇首的《试论中国僧人对训诂学研究的贡献》一文,可视为全书的总纲。作者从“随文释义注疏的勃兴”、“辨音释义‘音义’的发展”、“梵汉双语字汇的滥觞”、“训诂...

    郭芹纳 汪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3264384.html
  • 佛教在马来西亚的发展

    之见。  佛青人才济济, 内有许多专业人士,同时拥有双语或三语人才。佛青也是我国青年理事会的成员,力争进入国家发展的主流。对于文化教育、宗教、道德,处处关心,例三M教学问题、道德课程、宗教场所问题、...

    吉隆坡 赖观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376458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精神的体现——读二〇〇二年《普门学报》

    学术活动”等栏目,甚至还以中外文对译的双语形式酌量刊载外语论文:这些富有特色的办刊举措,对我们的佛教学术研究来说,其价值和意义部是不言而喻的。而就人间佛教的弘传言之,作为佛教团体的刊物能够对以科学性和理性...

    剀长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4666164.html
  • 异音说佛法 同心为和谐——“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”侧记

    并用汉英双语致词:“‘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’经过3天的交流,既进行了友好的互动交流,增长了外语知识和技能,又发现和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佛教外语人才,更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这次...

    贾玉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882649.html
  • 随父母返华小海归读书难

    都创建了针对外籍子女的国际学校。其中上海和北京各有20多所。   孙哲将这些国际学校分为三类:一是纯西方式学校,比如全美学校;二是香港人或新加坡等英联邦国家华人开办的国际学校;三是大陆人开办的双语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07082883601.html
  • 1970年以来吐鲁番敦煌回鹘文宗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

    Cakrasamvara)的六件供奉。[94]由陶贝整理一件双语文书小残片,可视作回鹘与藏族发生关系的进一步证据。[95]  上文涉及到的所有文书都是散文体的,没有韵律的迹象,甚至在那些原文有诗的情况下也没有。...124]、茨默[125]整理了现已失传或仅存零篇断简的佛教经典的尾题。一件用婆罗谜文书写的残片含有梵、回鹘双语文书,毛埃和罗伯恩对其进行了研究。[126]本文无法备列所有文献,特别是笔者的研究仅能限于举其...

    茨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5040779.html
  • “诵经三千部,曹溪一句亡”——试论《坛经》所蕴涵的诗学思想及其影响

    》)争论的关键是“对境心不起”与“对境心数起”的是非?理会慧能出语尽双、皆取对法、来去相因、成中道义的中道观就会知识:心不起也罢,心数起也罢,都是不对的。只有取对法双语的中道义才是对的,慧能取的是对法双语的中道义所以是对的。慧能对境起心的禅境说是中道论的反映,心于境相,于境离境于相离相、不着境不着相、无我境无我相、不即不离、若即若离,是谓禅境。慧能所言应用中道论观之:“外于相离相,内于空离空。”(...

    朱学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4041100.html
  • 五台山与藏传佛教

    成立前,他入西藏哲蚌寺从康萨仁波切学经,学有所成后,返内地传播藏密,后居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寺金刚院收徒(主要是汉族)传播藏密,以双语(汉藏)及两种文字互译教授,而且注重实修。这是五台山一大特色,影响甚广,...

    黄颢

    |五台山|藏传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40943738.html
  • 藏传因明的教学与研究

    几乎全部译成了藏文,仅保存在《藏文大藏经·丹珠尔》中者就有69部。著名藏族译师不下250余人,其中最享盛名的是“前弘期噶、觉、尚三大译师"和“后弘期枯、俄、仲三大译师”。藏族诸大译师精通藏梵双语,长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5638490.html